本站支持IPV6

对市政协五届四次会议第339号提案的复函

  作者:   发布时间:2025年06月16日17时57分  
 
类别:A类

安科函〔2025〕23号                    签发人:吴世珍

对市政协五届四次会议第339号提案的复函

海明芳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建强人才队伍凝聚奋进力量的提案》(第339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您在提案中提出的“加快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加大校地技术合作、开展产学研技术合作、加大对技术人才的激励、充分发挥老科技人才的作用”等内容,我们非常认同。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人才工作是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近年来,市科技局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重要论述,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人才强市战略,全面深度融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全方位培养、引进、使用科技创新创业人才,支撑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现有工作成效
  (一)科技人才引育政策持续有力。立足安康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聚焦产业发展短板和创新需求,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吸引、培育创新人才。一是印发了《安康市创新人才攀登计划实施方案》,对入选市级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青年科技新星、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秦创原引用高层次人才的给予最高不超过3万元科研补助。二是制定出台了《安康市重点产业链科技创新团队管理办法(试行)》,通过市级秦创原专项,给予每个创新团队15万元研发经费资助,对为全市重点产业链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取得突破性成果的产业链创新团队,最高给予50万元经费补助。三是建立健全科技副总“深入基层、服务企业、优势互补、协同创新”长效机制,制定出台了《安康市科技副总选派管理办法(试行)》,对科技副总年度评价结果“称职”“优秀”等次的每人每年发放1万元工作补助经费。
  (二)科技创新人才队伍服务成效显现。近年来,为不断强化农业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科技人员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的作用,扎实推进科技人才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工作走深走实,累计选派“三区”科技人才682人次。“三区”科技人才服务覆盖乡镇135个,带动农户1.5万余户;引进推广新品种211个、新技术160项,为受援地引进项目46项,举办培训班600多场次,培养基层技术骨干1000余人,培训农民1万余人次。
  (三)高层次人才引进方式渠道多样化。一是抢抓新一轮秦创原建设重大机遇,聚焦富硒产业发展,聚力建设秦创原富硒产业创新聚集区,汇聚高新技术企业4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85家、省级以上各类创新平台29个,引用高校院所科技创新人才50人、团队15个,入选市级“千名青年人才”41名,入选安康市科技创新智库专家32名。二是扎实推进秦创原重点人才项目。全市累计获批立项省级秦创原引用高层次人才项目7项,获批组建省级“科学家+工程师”队伍11支,入选省级创新人才推进计划50人;推荐国家级青年拔尖人才4人次、国家级科技创业领军人才8人次,推荐省级有关重点人才项目(或团队)数十人次。三是以项目路演招引科技人才成果落地。全市共举办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路演及校企供需对接活动35场次,邀请西安交通大学等23所高校院所92名(次)专家推介科技成果178项。四是打造重点产业链科技创新团队。以高层次领军人才引领,集聚省内外高层次科技人才85名,为全市8条重点产业链分别配备一支科技创新团队。五是开展重点项目“揭榜挂帅”。2021年以来,聚焦富硒食品、新型材料、秦巴医药产业链立项重点项目16项,支持项目经费315万元;实施市级科技计划项目396项,下达项目资金1547万元,有力助推全市科技型企业破解技术难题。
  (四)农业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壮大。近年来,市科技局坚持人才下沉、科技下乡、服务“三农”,深入实施科技人才助力乡村振兴行动。一是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指导各县(市、区)围绕种养殖、产品深加工、仓储物流、电商运营、市场营销、品牌管理等农业全产业链各个环节,为产业链条每个节点选派一批专业对口的科技特派员。2025年,全市已累计选派科技特派员1000余人次,覆盖行政村1527个。二是强化乡土人才培养。通过陕西省“三区”科技人才培训班、陕西秦巴山区特色经济作物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培训班、苏陕协作乡村振兴科技创新服务能力提升培训班等平台,累计为本土培养科技特派员、基层农业科技人员、创新创业骨干、家庭农场主等人才250余名;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培养科技干部、返乡创业大学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80余人;培养县域科技创新试验示范站、乡村振兴科技示范村镇管理干部、部分涉农企业负责人等70余人。
  (五)科技人才创新活力持续释放。一是深化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安康学院、市农科院、市中心医院、市中医医院4家试点示范单位已单列管理389项专利成果,转化科技成果60项,向成果完成人兑付转化收益共251.82万元。进一步激发了科研人员创新活力。二是加强成果认定力度。2021年以来,组织登记科技成果530项,14个项目获得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
  二、计划采纳的建议及工作计划
  对您提出的建议我们完全同意,特别是“加快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开展产学研技术合作、支持高层次人才引进培育”等,我们将积极采纳,下一步,我们将聚焦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深化“高校+企业+平台”创新联合体建设,健全柔性引才、项目育才政策,完善产学研用协同机制,优化人才服务保障体系,重点引育重点领域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以人才链升级赋能产业链发展。
  一是着力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聚焦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硬仗,推进落实九个方面35项硬仗任务,以建设秦创原安康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综合服务中心(安康市重点产业链科技创新总平台)为抓手,构建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发展机制,强化政策统筹与资源整合。打造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平台,推动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联合攻关关键技术和培养实践型人才。
  二是充分发挥“三区”科技人才和科技特派员的专业优势,通过技术培训、实地指导等方式,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村实用型人才。聚焦农业现代化需求,建立“传帮带”机制,推动先进技术下乡入户,打造扎根乡村的技术服务队伍,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人才支撑,全面提升农业农村科技应用水平。
  三是以产学研合作为抓手,持续深化科技赋能“三个一”机制。聘请产业链科技创新团队专家担任重点企业科技副总,建立一对一帮扶机制。继续争取陕西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秦创原产业创新聚集区“四链”融合等项目支持,争取更多项目进入省上“盘子”,为创新团队和专家人才创新创业提供项目支撑和服务保障。
  四是深入实施创新人才攀登计划。围绕全市8条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技术难题需求,组织实施一批市级“揭榜挂帅”重点项目、市级科技计划项目,集中攻克一批产业发展关键技术难题。加大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用力度。加速市级创新人才“攀登计划”实施,新增一批“科学家+工程师”队伍。
  五是积极推动“三项改革”扩面提质增效。扭住科技成果转化根本任务,持续开展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路演活动,积极推进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激发科研人才创新活力。
  衷心感谢您对我市科技工作的关心,希望您继续关注、支持我们的工作,对我市科技工作多提宝贵意见。



                              安康市科学技术局
                              2025年6月13日

(联系人:孙小斌   13429753521)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