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自然资源局关于《安康市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政策解读

索引号 719776475-GK-2025-1735 发布日期 2025-07-25 11:41
来源 市自然资源局 有效性 有效
内容概述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家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陕西省地质灾害防治条例》《陕西省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陕西省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陕西省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安康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文件规定,制定本预案。
政策文件
  • 关于印发《安康市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通知
  • 【字体: 分享:
      一、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家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陕西省地质灾害防治条例》《陕西省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陕西省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陕西省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安康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文件规定,制定本预案。
      二、目标任务
      依法科学统一、有力有序有效地实施地质灾害应急,避免或最大程度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维护社会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三、主要内容
      预案共分十一部分。第一部分总则,明确了编制目的、编制依据、适用范围、工作原则。第二部分现状与趋势,包括地质灾害现状、易发区现状、风险区现状、地质灾害发展趋势。
      第三部分组织体系,明确了组织机构、组织机构成员职责。第四部分预警机制,包括预警分级、预警信息发布、预警响应、
      险情分级、险情处置。第五部分响应机制,包括灾情分级、灾险情速报、分级响应、先期处置。第六部分响应指挥与部署,包括特大型和大型地质灾害应急响应、中型地质灾害应急响应、小型地质灾害应急响应。第七部分应急终止,明确了终止应急响应的条件。第八部分恢复重建,包括善后处置、调查评估、恢复重建。第九部分保障措施,包括应急救援队伍体系建设、应急指挥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设、应急救灾资金保障体系建设、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基础设施保障体系建设、地质灾害科普体系建设等。第十部分预案管理与更新,包括预案编制、预案演练、预案修订。第十一部分附则,包括奖励、责任追求、监督检查等。
      四、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安康市行政区域内因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突发地质灾害的预防、预警、应急调查、应急救援和处置等工作。
      五、关键词解释
      1、突发地质灾害:指由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突发性灾害,主要包括滑坡、崩塌、泥石流等。
      2、滑坡: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降雨、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3、崩塌:指陡峭斜坡上的岩体或者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发生崩落、滚动的现象或者过程。
      4、泥石流:指山区沟谷或者山地坡面上,由暴雨、冰雪融化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介于泥沙水流和滑坡之间的土、水、气混合流。
      5、地质灾害分级:地质灾害按造成死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的大小,分为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四级。
      特大型:指因灾死亡30人以上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的地质灾害。
      大型:指因灾死亡10人以上、30人以下,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灾情。
      中型:指因灾死亡3人以上、10人以下,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灾情。
      小型:指因灾死亡3人以下,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
      六、起草过程
      为确保高质量完成《安康市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修编工作,市地质灾害防治指挥部办公室认真组织研究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家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陕西省地质灾害防治条例》《陕西省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陕西省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陕西省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安康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规范》等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及应急资源调查实际,修订预案,于2025年5月形成征求意见稿。先后征求市地质灾害防治指挥部40个成员单位、12个县(市、区)意见,根据反馈意见,再次认真研究、反复修改后,召集行业有关专家进行了预案讨论,根据行业专家意见进行了修改完善,2025年6月专家评审会通过后,形成了《安康市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送审稿),经市政府审定同意后印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