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县市区新闻>平利 > 正文内容

    有“理”有“剧” 平利理论宣讲“文艺范”十足‌

    作者:佚名 时间:2025-07-07 08:34 来源:平利县 字号: 打印

      近日,平利县城东运动公园上演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活动。宣讲员们通过《风雨沧桑古关垭》等生动故事,将政策理论与文艺表演巧妙融合,用“小故事”讲透“大道理”,让群众在轻松愉悦中领悟政策内涵。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平利县以“‘理’响平利·‘声’入群众”为主题,创新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乡村行活动,通过“理论宣讲+文艺巡演”的融合模式,让政策宣传更接地气、文化惠民更暖人心,为乡村振兴注入鲜活动力。  
      创新传播路径,打通政策落地快车道
      统筹联动,构建宣讲矩阵。县委宣传部牵头统筹,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促进中心具体实施,整合县委理论宣讲团、文艺志愿者、镇村文艺爱好者等力量,组建专业化宣讲团队100余人。各镇精选1—2名宣讲员,发挥党员志愿者、先进典型代表作用,形成县镇村三级联动机制。
      内容融合,深化宣讲实效。围绕党的创新理论、乡村振兴、孝义善举、移风易俗等主题,县文联、文化馆精心编排快板、小品、合唱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将政策理论转化为“小故事”“地方戏”。例如,城关镇宣讲员袁相莉以《民情日记里的烟火人间》讲述社区治理点滴,老县镇结合真实案例普法,实现“讲理论”与“演生活”结合。
      资源整合,强化服务效能。依托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共同体,整合镇村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文化广场等阵地资源,做好场地布置、设备调试、群众组织等工作,确保活动有序开展。县融媒体中心全程跟踪报道,扩大活动影响力。
      汇聚奋进合力,注入乡村振兴新动力
      理论宣讲“活”起来。打破传统“单向灌输”模式,通过情景剧、方言快板等形式,让政策宣讲更生动。如古关垭历史故事、社区治理案例等宣讲内容引发群众共鸣,现场互动热烈。群众评价:“既有政策,又有表演,听得懂、记得住。”
      文明新风“树”起来。活动从6月启动,到8月结束,预计累计开展50余场次,覆盖群众超2万人次。移风易俗快板《移风易俗乐万家》、孝义善举小品《轮椅》等节目潜移默化引导群众崇德向善,深化新民风建设。西关社区通过“文艺+普法”形式,让法治理念融入日常生活。
      干群合力“强”起来。活动激发群众参与文明实践的主动性,涌现出一批基层宣讲骨干和文艺志愿者。东城社区通过宣讲吸引更多居民加入基层治理,形成“小事共解、大事共商”的良好氛围。
      厚植文化根基,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力
      贴近群众是根本。宣讲内容必须紧扣群众需求,用“土话”讲清“大道理”,用“小故事”折射“大政策”。通过挖掘本土素材、方言表达等方式,让理论宣讲有温度、有烟火气。
      创新形式是关键。单一宣讲易流于形式,而“理论+文艺”“宣讲+服务”的融合模式能增强吸引力。未来可进一步利用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手段,扩大覆盖面。
      长效机制是保障。持续完善县镇村三级联动、志愿者培训、节目更新等机制,推动活动常态化。同时,结合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将宣讲与产业发展、生态保护等深度融合,实现“富口袋”与“富脑袋”并重。  
      平利县以“‘理’响平利·‘声’入群众”活动为抓手,探索出一条理论宣讲与文化惠民互促共进的新路径。目前已开展宣讲20余场次,平利将持续深化内容创新、载体创新,让党的声音传得更广、扎根更深,为创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凝聚强大精神力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张子怡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Baidu
    map